用户舒适度是 VR 设计中的一个基本考量,因为它直接影响可用性、参与度和防止身体或感官不适。如果用户感到晕动病、眼睛疲劳或身体疲惫,他们很可能会放弃体验,无论其技术多么先进。设计师必须平衡沉浸感与生理和心理限制,以确保可持续的交互[1][5]。
1. 硬件设计优先考虑人体工程学和感官适应性
VR 硬件设计侧重于最大程度地减少身体劳损。例如,减轻头戴设备重量和改善重量分布可以降低颈部疲劳,研究表明,设备重量每减轻 10%,用户疲劳度可降低 20%[5]。可调节组件,例如瞳距 (IPD) 设置和头带,可适应不同的用户身体结构。高刷新率(例如 90Hz 或更高)和低延迟跟踪系统等显示技术对于减少视觉前庭冲突引起的晕动病至关重要[1][5]。三星 XR/VR 头戴设备等设备强调人体工程学轮廓和透气材料,以增强长时间使用时的舒适度[4]。
2. 软件和交互设计减轻认知和感官过载
内容设计避免快速的摄像机移动或不自然的视觉提示,这些会引发迷失方向感。例如,基于瞬移的移动系统(而不是连续移动)可减轻许多用户的恶心感[1][2]。凝视选择或简化手势控制等交互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体力消耗。开发者还实施“舒适模式”,例如静态参考帧(例如,虚拟驾驶舱),以在动态环境中固定用户[2]。研究强调,在 VR 会话期间整合手眼协调任务可以通过转移用户注意力来缓解晕动病症状[7]。
3. 迭代测试和定制
舒适度是主观的,因此用户测试至关重要。会话持续时间、报告的不适水平和生理信号(例如瞳孔移动)等指标可为设计调整提供信息。亮度、视野 (FOV) 调整或音频强度等可定制设置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耐受水平调整体验[5][6]。例如,VR 生产力工具通常包含快速访问的舒适度开关,以便在工作流程中适应个人偏好[9]。
通过硬件人体工程学、交互设计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来解决舒适度问题,开发者可以创建既沉浸又易于使用的 VR 系统。